【资料图】
在浙江,有一支维护文物安全的“银盾督察队”:成立至今一年多时间里,他们出动巡查605人次,足迹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,80个县(市、区),累计行程近10万公里(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.5圈),抽查文博单位264家次,助力全省文博单位检查覆盖率实现100%。
令人钦佩的是,18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,最年长的巡查员侯小玉今年已经70周岁。而正是这一群业已退休本可颐养天年的老同志,交出了一张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过硬答卷:2022年,发现文物安全各类隐患及问题累计652条,其中,涉及文物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有107条,日常管理不规范问题113条,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问题48条,相关设施设备不完善、运行不正常问题174条,用火用电隐患166条,堆放可燃、易燃、易爆物品隐患44条。
“最多一天跑了乐清、宁海、象山3个县,8家文保单位,一整天不是在文保单位巡查就是在去文保单位的路上,巡查过后整理资料都整理到深夜。”提到巡查工作,64岁的监督员吕可平劲头不输年轻人。
本应享受弄璋弄瓦的幸福晚年,为何还如此“拼命三郎”?原来,吕可平是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原队长,和文物保护打了半辈子交道,因此退休后仍惦记着全省各地文化宝藏的安全。
和吕可平类似,银盾督查队的队员们几乎都是来自文化和旅游、文物、消防、公安等相关领域的退休专家,个个身怀文物保护专项技能。
“我们有技术,文物保护工作有需求,因此老伙计们个个在所不辞。”监督员冯飞曾任浙江自然博物院党总支书记,有近40年的安全保卫经验。加入银盾督查队后,他累计巡查过8个地市、34个县区,消防隐患蛛丝马迹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。
今年3月,冯飞在绍兴市新昌县西坑古建筑群巡查时,看到当地居民混居、乱拉电线、消防器械摆放不当,安全隐患很多。为了检测驻地消防队的火灾应急能力,冯飞临时拉响消防警报,果然实际消防响应时间大大超出预计要求时长,暴露出消防队对建筑群地形及就近水源分布不熟悉的安全短板。经过这次整改,大大提高了古建筑群的消防保护水平。
除了排查安全隐患之外,银盾督查队还肩负指导宣传文物保护的使命,不定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座谈会,向地方一线讲解最新文保政策,“只要还跑得动,我们就要继续当好文物保护工作的‘医生’、‘保镖’和‘清道夫’。”他们如是说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世界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